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从《滨江述怀》感悟赵一曼的革命精神

 

 

袁刚

  1936年8月2日,31岁的赵一曼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斗争,而被敌人杀害,为中国革命和中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在东北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她曾以死名志、以诗述怀,写下了充满革命豪情的七律诗《滨江述怀》: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滨江述怀》简短精练,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既是共产党人慷慨激昂的战歌,又是革命先烈从容赴义的誓言,细细品读,深深感受到诗作背后浓厚炽烈的初心使命,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人精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直接抒了为国为民而弃“小家”、跋山涉水无所畏惧的豪迈情怀。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反对夏斗寅的进攻,正在住院的赵一曼偷跑回学校,参加由叶挺率领的“西征”队伍,在急行军途中,赵一曼和队友们逮捕了一个土豪,并把土豪的财物分给众乡亲。在哈尔滨工作期间,赵一曼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争取和维护了电车工人的利益。1935年11月15日,赵一曼遭到500余名日伪军围攻,她掩护其他同志和伤员突围,受伤被捕。在敌人审讯期间,受其启发感化的敌警董宪勋和小护士韩勇义等帮助赵一曼逃离,当敌人快要追上时,赵一曼要求大家统一口径,说是她用钱雇请的,一切与他们无关……在危急时刻,赵一想到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别人的安危,陈毅元帅曾诗赞其:生为人民干部,死作革命英雄。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是身为女儿身的赵一曼向世俗发出的质问和挑战,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超然的自信和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赵一曼10岁时,被母亲强行缠足,她绝不屈服,找出柴刀愤然把缠足布、尖尖鞋砍烂,以后还当着客人在堂屋(客厅)里洗脚,展示“大脚”。青少年时期,赵一曼为抗争封建家庭,先后在党主办的《妇女周报》上发表“被兄嫂剥夺求学权利的我”等文章,呼吁男女平等、废除封建礼教。在宜宾县立女子中学(今宜宾二中)读书期间,赵一曼组织展剪髻运动、反帝反仇油运动……这些都表现出一曼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写出了作者为振兴中华、拯救民族而不惜牺牲的大无畏气概。在苏联中山大学学习时,由于国内急需做地下工作的优秀干部,已5个月身孕的赵一曼毅然告别丈夫回国,被党中央派到宜昌从事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又受组织派遣,辞别年幼的儿子,毅然决然奔赴东北从事革命工作,此后她们母子再未见面。在面对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特务大野“为什么抗日”的拷问时,赵一曼义正词严地反诘道:我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难道还有别的出路可以选择吗?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解到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珠河县,在火车上赵一曼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态度,反而透露了“为抗日斗争而死才是光荣”的口吻,最后她用宝贵的生命践行了“为国牺牲”的初心和誓言。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表达了百折不挠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和社会理想。在“旌旗红似花”的信念鼓舞下,面对着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赵一曼把代表忠坚的“一”字融进她的化名中,带领着抗联战士们在白山黑水穿弹雨、斗饥饿、战风雪……浴血奋战,救亡图存。最后,在受伤被捕面对敌人铁条扎、皮鞭抽、铁烙、灌汽油、坐老虎凳、用电刑、将一根根竹钉入她的十指的残酷刑讯,始终大义凛然,坚贞渝。她怒斥敌人说:“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肉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打败不了中国人的抗日决心”,临刑前,赵一曼高声唱起了她最喜爱的《红旗歌》:“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高高举起啊!血红旗帜,誓不战胜终不放手……”这些掷地有声的言行集中体现了赵一曼历经磨难,斗志弥坚,永葆大节不夺的蹈厉之志和坚定信仰。

  赵一曼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成长起来具有传统文化品格的巾帼英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培育下经过民族民主革命锻炼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国际反法西斯大环境中出现的抗日民族英雄,她的精神曾经影响并将继续影响和激励着今天的我们。

  1.感悟坚定信念,筑牢信仰之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党的奋斗历程中,赵一曼等共产党人流血牺牲前仆后继靠的就是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念的坚定来自理论的自觉”,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相关理论知识,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行,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筑牢自己的信仰之基,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

  2.感悟忠诚品格,做到“两个维护”。“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赵一曼等革命先辈一生坚守的信条,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党员干部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不管面临么艰难险阻,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共产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3.感悟斗争精神,勇于担当履职。斗争精神是赵一曼等先辈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当前,宜宾市正处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关键时期,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传承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彻底赢得考验、战胜危险,在干事创业中保持斗争热情、燃烧斗争激情,直面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用担当的铁肩扛起“时代重任”,在推动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4.感悟为民情怀,永葆公仆本色。赵一曼的一生是无私为民的一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永远保持“人民是天,人民是地,人民是我们的江山和社稷”的敬畏和警醒,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入手,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感悟爱国情操,投身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赵一曼等栽倒先烈为今天我们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坚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的同时,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响应祖国的召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绿我涓滴”中,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千顷澄碧”。

〔作者单位:宜宾市委党研室(市地方志办公室)〕

  附:赵一曼简介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曾用名李淑宁、李一超等,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宜宾县徐家乡(现为宜宾市翠屏区百花镇)一个封建小地主家庭。赵一曼排行老七,是家中幺女,家里人都喊她“幺妹儿”。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她面对封建习俗,奋起抗争,在先进文化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下,冲破封建牢笼,踏上革命道路,成长为一光荣的共产党员。她既从事中共组织的秘密工作,又拿起武器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1936年8月2日,赵一曼怀着抗日战争必胜的坚强信念,在黑龙江珠河县(今尚志市)小北门壮烈牺牲,热血洒地,壮志烛天,以31岁年轻的生命火炬,为后继者照亮了前进的征程。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责任编辑: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