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凉山脱贫攻坚历程效果及经验启示

  中共凉山州委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幅员6.04万平方公里,辖16县1市,2018年末总人口529.94万、彝族占53.62%,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17个县(市)中有11个深度贫困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达4.1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8.9%,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属于综合的、原始的、整体的、深度的贫困,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打赢凉山深度贫困脱贫硬仗,对于全省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具有标志性意义。党中央高度重视、十分支持凉山扶贫事业发展,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深入大凉山彝区视察指导,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厚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凉山州委、州政府坚持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凉山扶贫事业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千里凉山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

一、扶贫开发历程

  回顾凉山扶贫史,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扶贫越温攻坚(1985—1993年)。从1985年开始,州委、州政府在昭觉、布拖、美姑、金阳四县率先开展牧区扶贫。从1987年起,凉山采取“种、养、加、采”扶贫开发方式,采用扶贫贴息贷款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任务,全面实现“二·六”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200元、粮食600斤),260万绝对贫困人口初步解决温饱。

州委在会东县召开全州“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工程现场推进会,图为乡党建月会现场模拟会。(图/周劲涛)

  第二阶段:“八·七”扶贫(1994—2000年)。七年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00万元,实施“5851”工程(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产粮800斤,户均有1亩高产田、1亩找钱地、1个明白人、1个劳动力外出务工、1门农业实用技术),稳定解决了21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第三阶段:新阶段扶贫开发(2001—2010年)。2000年底,全州17个县(市)中有11个县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188个村纳入重点扶持贫困村,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有169.28万人。十年间,州委、州政府坚持把加快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大力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10年间,全州累计投入各级扶贫资金40.9亿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8亿元),完成14.1万户贫困农牧民“三房”改造任务,受益群众63.63万人;完成新村扶贫建设1800个、移民扶贫1.3万户5.85万人、271所乡镇中心校和161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全州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169.28万降至2010年的54.21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361元增加至2011年的5538元。

凉山移动宽带建设人员搬运特制电杆攀爬钢梯上悬崖村为村民搭建宽带。

  第四阶段:新一轮扶贫开发(2011—2020年)。按照国家2300元扶贫标准划线,2011年全州有贫困人口107.67万、贫困村207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1个,9县纳入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其中昭觉、布拖、美姑、金阳、雷波、越西、喜德、普格8县纳入国家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木里县纳入国家四省藏区规划,甘洛、盐源2县纳入省乌蒙山片区规划,昭觉、布拖等10个彝区县纳入省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和“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国家、省“五个一批”基础上,增加治毒戒毒救助、移风易俗巩固“两个一批”,制定实施23个扶贫专项,用好用足国家、省特殊支持政策,汇聚东西部扶贫协作、各级对口帮扶等资源力量,“看得见”的贫困与“看不见”的贫困一起抓,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治愚、治毒、治病、治超生“四治”并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攻堡垒,凉山减贫史翻开了崭新篇章。

二、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坚持目标标准,下足绣花功夫,扎扎实实将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全州9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46万人、2072个贫困村已退出954个,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5%降至11%,安宁河谷6县市13.3万插花式贫困人口率先脱贫、2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18年高质量完成20.2万贫困人口脱贫、500个贫困村退出,全州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村退出率均达70%以上,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态势全面形成,2019年实现雷波、甘洛、盐源、木里4县摘帽,2020年余下7县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一)聚焦建房修路全力攻坚,帮助群众“住上好房子”。把住房安全作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标志,把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导工程,建房不停、修路不止,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坚持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同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农村危房改造,2018年底累计完成5.16万户23.54万人易地扶贫搬迁、6.47万户29.12万人彝家新寨和藏区新居建设,2019年实施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05万人、彝家新寨建设4.21万户18.96万人,实现所有贫困户住有安居。二是先后实施两轮“交通大会战”,着力打通断头路、拓展进出口、提速内循环,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752公里、农村公路17109公里,全州公路总里程突破2.8万公里,州府西昌市到各县主干线实现畅通,乡(镇)、村通畅率分别达99%、97%,2018年内可实现“两个100%”目标。三是统筹抓好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率达84.27%,行政村通光纤率达73.5%、通宽带率达77.8%,贫困村全部覆盖通信网络。

普格县普基镇红军树村新貌 图/宾文才

  (二)聚焦产业富民全力攻坚,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当前抓脱贫、吹糠见米,着眼长远抓发展、稳定致富,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2017年全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5元。一是大力发展“果薯蔬草药”特色农牧业,全州水果种植面积142.9万亩、主产县群众受益面达75%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240万亩(青薯9号”105.8万亩、冬薯28.25万亩)、蔬菜141.9万亩(高山秋菜62.5万亩、设施蔬菜4.08万亩)、中药材8.3万亩。二是加快发展“1+X”生态林业产业,全州核桃栽种面积1208.6万亩(挂果183.5万亩)、青红花椒362.9万亩(挂果142.9万亩)、华山松243.6万亩、油橄榄16.2万亩,生态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达2354.8万亩,预计今年林业总产值160.4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264元。三是积极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大力推行贫困村“一村一品”以购代捐精准脱贫模式,举办扶贫日“以购代捐”活动,539家各级帮扶单位(企业)三年认购金额达27.38亿元、已签约17.35亿元;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7个、乡镇(村)服务站点876个。四是着力推进就业促进扶贫,2016年以来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3万个,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369.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70.7亿元,其中转移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6.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8.9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左右。

  (三)聚焦社会难题全力攻坚,帮助群众“养成好习惯”。把解决突出社会问题、革除落后观念习惯作为重中之重,大打“四治”硬仗“驱鬼除魔”,坚决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一是持续打好治愚硬仗,建成村级幼教点3100个、开办教学班3975个、在园幼儿12.67万,“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覆盖面达87.9%,十五年免费教育惠及学生109.1万,寄宿制学生达30.52万,累计选送16117名初中毕业生就读“9+3”免费职业教育,启动贫困家庭辍学超龄人口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纳入种养殖业培训8.79万人、彝绣培训3.94万人、机械操作等技能培训9.71万人。二是持续打好治毒硬仗,加强禁吸戒治,吸毒人员新增人数下降51.5%、管控率达97.8%、参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达90.1%,1.48万贫困家庭吸毒人员实现全员戒治,戒断三年未复吸人数达2.65万人;严打毒品犯罪,强化毒品查缉堵截,狠抓外流贩毒整治,2018年1-9月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717起、打掉涉毒团伙125个,同比分别上升7.8%、78.6%,被外省查获凉山籍外流贩毒人员153人,同比下降78.2%。三是持续打好治病硬仗,完成4个重点县健康体检和艾滋病筛查92.6万人,母婴阻断措施落实率达99.2%、传播率降至4.8,抗病毒治疗在治2.77万人、覆盖率68%,0.5万受艾滋病影响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脱贫攻坚帮扶,感染者及病人就医费用实现“零”支付;全面落实“两保险、三救助、三基金”“十免四补助”等政策,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保、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1个贫困县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控制在5%以内。四是持续打好治超生硬仗,深入推进违法生育秩序整治行动,包村包户落实率达100%,专业技术人员与育龄群众“一对一”联系率达98.1%,2018年1-9月11个重点县政策外多孩率5.6%,落实长效节育措施15.02万人、落实率达73.5%。五是以“板凳工程”为切入点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2016年来共向贫困户发放“四件套”6.1万套、“五选二”家电设备9.1万台(件),引导群众从坐板凳、睡床铺、用灶台改起,以生活方式变革倒逼生产方式变革。六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全面实施改厕等住房功能分区建设,教育和引导彝区农村群众持续开展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五洗”活动,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习惯。

盐源县2017年产业发展——电商扶贫

  (四)聚焦扶贫扶志全力攻坚,帮助群众“形成好风气”。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一起抓,教育引导群众主动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新风正气,激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一是深化“四好”创建,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文明劝导队等群众组织4272个开展日常监督劝导,持续推进婚丧嫁娶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问题集中整治,全面启动833个州级“四好”村、80个省级“四好村”、10万户“四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全州省州县级“四好村”达1720个,星级“四好”文明家庭达48.8万户。二是办好农民夜校,2016年率全省之先创建农民夜校,年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双语”能力、实用技术、感恩奋进、禁毒防艾、“四好”创建等教育培训,全州3745所“农民夜校”累计培训群众420万人次。三是培育新型农民,于2017年6月启动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以“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化素质、促进就业创业、树立法治观念”为重点,集中3年时间将全州12.73万名贫困户适龄劳动力轮训一遍,力争“培训一人、改变一家、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目前已培训4万余人。

  (五)完善机制形成攻坚合力,以强有力的保障打好决胜之战。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投入、社会帮扶、督查考核4大体系,引导各级工作力量和各种扶贫资源向脱贫攻坚聚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坚持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各级领导干部“州不离县、县不离乡、乡不离村”,包括5700余名省综合帮扶队员在内的1.2万名各级帮扶干部扎根一线、超常付出;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部署要求,从严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创新开展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清卡行动”,追缴清退资金1900多万元。二是完善脱贫攻坚投入体系。2018年上半年共下达各县市扶贫专项资金89.9亿元,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30亿元,整合涉农资金31.93亿元,“四项扶贫基金”总规模达13.36亿元,教育、卫生、产业扶持基金累计支出5.6亿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撬动扶贫小额信贷13.79亿元,惠及贫困群众80.5万人次。三是完善脱贫攻坚帮扶体系。积极主动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一对一”定点帮扶、“国企入凉”帮扶、民企“万企帮万村”等工作,近三年争取各类帮扶投入23亿多元、实施帮扶项目1500多个。四是完善脱贫攻坚督导体系。对20个扶贫专项牵头单位进行专项巡察,成立6个抓落实督导组对贫困县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7348个、整改销号3707个、追责问责47人,以铁的纪律倒逼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三、脱贫攻坚启示

  凉山的脱贫攻坚,决不是一场战役一轮冲锋就能完成的,必须以非常之力行超常之举,落实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的精神攻坚破难、攻城拔寨,方能夺取脱贫奔康全面胜利。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党建不强,脱贫无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州视察调研时特别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州、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组织力。

  (二)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现实的反映,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的关键。脱贫攻坚越到后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将会越多,只有把各级督查、巡察、暗访和自查出来的所有问题,一项一项全部整改落实到位,才能不断扫除脱贫攻坚进程中的“拦路虎”,以小胜积大胜,取得最终胜利。

  (三)必须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必须全面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放大各类帮扶资金、特殊政策的整体效益;必须凝聚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省综合帮扶和省内对口帮扶、州内“6+9”帮扶等各方力量作用,广泛动员各级各类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才能凝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四)必须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脱贫攻坚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政策有了、项目到了、资金足了,关键在于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必须坚持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领导干部带头干,党员干部带动干,广大群众主动干。只有一件事一件事去抓落实,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攻克,脱贫攻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五)必须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是扶出来的。脱贫路上,内生动力是战胜贫困的决定因素。必须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不仅要将向贫困宣战作为头等大事,更要以解放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只有鲜明扶贫不养懒汉导向,着力解决“思想贫困”和“精神贫困”问题,才能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依靠群众自身勤劳双手摆脱贫困、创造幸福,确保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六)必须用心做好群众工作。凉山的脱贫攻坚既是一场生活物质革命,更是一场群众工作革命。只有广大干部主动深入脱贫一线,与贫困群众一块累、一块苦、一块干,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党组织有号召,群众有行动。只有把群众工作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才能凝聚起党群干群脱贫攻坚一条心,只有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脱贫攻坚,才能最终攻克凉山深度贫困堡垒。

  注:文中年末数均为2018年数据。

  (审核:马孝林、罗瑾、董红兵/撰稿:刘正勇、蔡爽、罗艳)

责任编辑: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