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绵阳市游仙区“点线面”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绵阳市游仙区委党史研究室创新方式方法,联合区委党员教育中心,整合各类资源,通过“点”上发力、双“线”融合、“面”上拓展,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点”上发力,用好“党校+站点+基地”学习教育资源

  统筹用好全区20所基层党校平台,将其作为党史和党的理论教学主课堂,定期开展党史和政策理论培训。年内,立足区委党校培训班11期,基层党校培训112期,开设党史和党的理论培训课程,参训党员2万余人次。用好全区194个远程教育IPTV站点,四级音视频互通会议系统,开展主题学习讨论27场,参训人员1900余人。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拓展飞龙山红军纪念馆、魏城镇铁炉村张勇先进事迹陈列室等基层一线教育基地,年内现场教学6400人次。

  双“线”融合,灵活“线上+线下”学习教育形式

  发挥“线上”优势,依托“游仙组工”微信公众号、四级音视频互通会议系统等网络平台推送学习清单,在直播游仙APP不定期更新专题学习内容,举办基层党员普遍培训直播课,打通党的理论学习教育“最后一米”,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立体覆盖。注重“线下”拓展,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学党史、悟党史抓在日常;依托“周三夜学”“周五集中学”、党性教育基地专题学等形式,开展专项学习,推动“线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开展。

  “面上”拓展,注重“传统+创新”提升学习教育实效

  聚焦基层党员流动性大、难集中等实际问题,将各级党组织书记和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纳入培训师资队伍,鼓励老党员、老干部、杰出乡贤等参与志愿讲学,建强党的理论学习教育师资队伍,全区现有市级师资库讲师6人,区级师资库讲师50人。建立货车司机、网约车、快递、外卖、科技创新等行业党委5个,采取微信联络的方式加强日常学习教育。针对农村党员多老龄体弱者、居住分散难集中、学习教育质效弱的问题,实施“星党员”凝聚计划,选树一批“星党员”开展送教上门,目前已选树“星党员”167名,开展送学上门54次。

  (绵阳市游仙区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