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眉山市彭山区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构建“1+1+N”的史志阵地新格局
为充分发挥党史和地方志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眉山市彭山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史志工作的重要指示,严格按照上级史志部门的安排部署,以加强各级各类阵地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史志宣传教育,依托彭山区市民文化中心项目新建打造彭山史志馆和史志查阅咨询培训交流阵地,拓展建设一批村史馆、史志阅览室、乡村红色教育基地等,构建起“1+1+N”的史志阵地新格局。
精心布局,精细谋划,打造区级史志阵地“新堡垒”
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让市民朋友享受更优质的文化资源配给,彭山区高标准建设打造市民文化中心。中心位于彭祖新城,毗邻“五湖四海”,总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内设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城市展览馆四个功能区,其中,档案馆新馆面积5800平方米。彭山史志馆规划建设于档案馆一楼。装修建筑面积共1200平方米,目前有党史展、方志展、区情展三个主要展区,建设前期先后到成都方志馆、眉山史志馆以及双流、新津、三台等地参观学习,根据阵地实际情况,在细节上下功夫,精心规划每个点位展陈内容,反复打磨文字,做到所有展陈的实物与文字叙述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其中党史展以彭山各个历史时期党史大事记为脉络,生动再现了各个历史时期彭山的成就与变革;方志展立足于“展示方志成果,弘扬方志文化”,将地方志的演变浓缩于方寸之间,让方志“昭鉴戒、存故实、表贤能、达道义”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区情展包罗彭山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以“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的原则设计,串联起彭山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守护文脉,传承历史,点亮彭山史志文化“新地标”
区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充分利用新馆场地面积和装修优势,布局打造“书”“影”“音”全覆盖的史志资料阅览空间,包括史志资料阅览咨询室、史志书籍自助阅读室、交流培训报告厅、史志资料和古籍文献自助查阅区、史志书库、古籍旧志特藏库等功能区。在这里,群众可以零障碍借阅史志书籍,零成本感受史志服务,零距离接触史志工作。史志资料阅览咨询室面积43平方米,设8个开放式书柜,存放查阅频率较高的各地精品年鉴、各类地方志书、各种地情资料,实现史志书籍“看得见,拿得着,方便借”;史志书籍自助阅读室面积60平米,设20组开放式书柜,配套阅读沙发、桌椅,实现书籍随时可读。交流培训报告厅面积65平米,配备超薄液晶升降器、激光投影仪、120寸投影幕布,无线话筒、音响等,可随时开展史志专题课件的培训宣讲。史志资料和古籍文献自主查阅区占地100余平方米,配备两台自助查阅机器,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让方志变成“开口说话的历史课堂”,在这里,读者可以听史书、看视频,史志由束之高阁的“死书”摇身一变成为有声有影,可以“说话”的“活体”。史志书库面积95平方米,藏有《四库全书》《复兴文库》《华阳国志珍本汇刊》《中国地方志集成》《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各类年鉴、执政实录、古籍旧志珍本等书籍,种类多样、库存丰富。开馆以来,馆内工作人员为参观的群众和来访的市县各部门、单位提供解说服务60余次,为全区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三产、规划、县域经济发展等提供地情资料和相关史料,接待查阅干部群众1000余人次。史志中心已成为彭山人了解彭山历史和文化的“不二之选”。
提质增效,多点开花,布局镇、村级史志阵地“新点位”
近年来,彭山区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先后会同纪检、组织、宣传、文旅、教体、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共规划打造村史馆6个、党史馆2个、红色家风馆2个。其中在2021年重点打造公义乡村振兴教育基地,该基地现已成为全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眉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党史教育基地等;在2022年重点打造刘家祠堂家风家训史馆和公义红色文化村史馆,现已成为彭山红色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展示的重要基地。2022年,建设观音街道、谢家街道石山村、黄丰镇丰华社区3个省市区共建的史志阅览室,并为每个史志阅览室赠送价值5000元的史志书籍,不断充实史志阅览室资源。近期,彭山区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正在与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江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半壁山房公共文化空间等加强对接,争取再新建设挂牌一批史志阅览室,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史志进党校课堂,进一步扩大史志阵地规模。
下一步,彭山区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将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丰富馆藏资源、完善展览展陈、提升服务质量,力争把彭山区各类史志阵地打造成为弘扬文化的主要窗口、教化育人的重要基地、记录历史的资源宝库、公共场馆的文明样板。
(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