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巴中市:用好红色资源 提升党课教育质效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课教育质效,提高党员教育效果,巴中市因地制宜,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通过红色故事感、红色线路、红色课堂,引导广大党员擦亮红色、永葆本色、不褪底色。

  用“红色故事”凝聚“红色力量”

  为破解党课内容有理论缺案例、有现实感缺纵深感的问题,通过挖掘选评好红色故事,市委党史办公室、党校等共同编印“100个川陕苏区红色故事”口袋书,录制“100个老红军口述故事”视频课件,以红色故事感染人、凝聚人、激励人。同步开展“川陕苏区红色精神人人讲”红色故事主题演讲比赛,评选优秀党课100部,并采取“单位推荐+组织筛选”方式,选聘160名专兼职讲师组建“红色讲师团”,通过红色文化专家讲理论、巴中籍革命后代讲党史、离退休干部讲传统、红色基地讲解员讲故事,让教学直抵人心、教育凝聚人心。

  用“红色线路”重温“红色历史”

  为破解红色资源缺乏整合、教学线路不成体系的问题,巴中市内外联动串联形成双循环红色教育大环线。对内统筹资源,深度整合全市909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串点成线布局形成15条红色教研线路,组织开展“追忆红色印记·砥砺初心使命”等红色基因教育152场(次)。对外组建联盟,以大巴山干部学院为依托,联动重庆城口、陕西汉中等周边5个市(县),组建“川陕苏区红色干教联盟”,共同打造红色线路7类21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追寻川陕苏区历史中思想受触动、灵魂受洗礼。

  用“红色课堂”传承“红色精神”

  为破解党课形式不灵活、教学不走心等问题,打造立体化“红色课堂”,针对机关党员开发“红色体验课”,通过在红军烈士陵园向党员讲述战火纷飞的革命史,在红军石刻标语园演绎红色历史穿越现实的生动场景、在红军将帅碑林重温革命者的辉煌人生,使党课教育成为可视精神、可触信仰;针对农村党员实行“课堂集中学+户外随身学”,开办“党史微讲堂”“红色大讲坛”等“微党校”,搭建线上龙门阵、支书论道等“云平台”;针对流动党员打造“红色补给站”,组建“红色背包”“红色轻骑”宣讲队186支,开展“红色党课送上门”活动,将红色党课送到田坎院坝、工厂车间、项目现场,确保流动党员教育不掉队、不断档,精准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党课需求。

  (巴中市委党史办公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