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坚持求进创新 拓宽新时代党史工作方法路径

  新时代赋予党史工作新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全面提升思维方法、创新思维路径,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不断拓宽新时代党史工作方法路径。

  强化党委领导,为开展党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加强对党史工作的领导,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专题听取党史工作情况汇报1次,提出工作要求,积极将党史工作列入地方党委目标考核,常规性开展资政专题研究供领导决策。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庆祝活动和资政研究、党史著作编撰等过程中,乐山党史工作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夯实基础研究,创新党史研究成果转化方式

  坚持编研立室、强基固本,完成《中共乐山市党史资料选编(1927—1949)》修订本、《中国共产党乐山历史(第一、二卷)》修订本、《中国共产党乐山历史大事记》《乐山党史100问》《乐山百年党史 百名英烈传》《四川省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乐山卷)》《乐山简史》《中国共产党乐山执政实录》等书籍修编或编纂,扎实基础助推高度创新发展。抓住重要节点,大胆创新党史宣教方式,主动适应新时代需要,建设市委市政府官网“数字党史馆”栏目,开通运营“史志乐山”微信公众号平台,与互联网平台、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合作共赢,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对外社会宣传,做到电视上有画面、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网络上有动态、新媒体上有消息。

  突出红色资源,打响乐山党史名片

  乐山共有五个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乐山郭沫若故居,乐山市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丁佑君故居,乐山“308”三线军工暨永利川厂旧址,铁道兵博物馆,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其中两处纳入《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同时,九O九基地有望申报为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乐山文庙、老霄顶等10处收录入《四川省红色遗址(第一批)》。资源珍贵而稀缺,乐山抓住当前多重利好叠加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从不可或缺方向着力提升,思考“基地+”模式,规划乐山党史资源“大版图”,打响乐山党史名片,融入全市旅游兴市中心工作,探索形成研学游结合的新业态。

  树立“党史+”思维,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

  抓住红色资源普查工作契机,业内外联动,加强对红色遗址遗迹、展览馆室等的硬件修缮、软件升级,让主题更聚焦,特色更鲜明,人气更旺盛;用好红色资源普查成果,以党史人物、党史事件为桥梁,助推资源利用共享互动,构建全市红色资源共享机制。利用《乐山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平台,加强部门横向沟通协作,为乐山党史工作聚力增效。下一步,多渠道挖掘对党史研究有成果、党史理论有功底、党史工作有情怀的优秀人才组建党史专家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和智慧,打破部门、地域和学科领域限制,共同开展党史资料征集、党史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着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互动,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大党史格局。

  (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