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乐山市市中区委党史研究室加强红色遗址保护利用 推动党史工作守正创新
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委党史研究室紧扣“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根本任务,以加强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为着力点,推动党史工作守正创新。
普查审核夯基础
一是全覆盖开展普查。2021年下半年,开展了红色遗址摸底大调查,对摸底调查的遗址逐一进行实地定位、拍照,对史料进行反复核实,向相关单位发出书面征求意见函,形成初步普查成果,确保了普查到位,不遗漏。二是做好普查成果上报。在报请市室指导后,形成了《市中区红色遗址普查结果有关事项情况汇报》,并向区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市中区录入全省红色资源普查系统红色遗址有69个。
保护利用见成效
一是地校共建,打造精品。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利用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建成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市中区与学院合作共建,升级展陈,2021年该馆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成为全市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课堂和青少年研学基地,每年来访人员都在1万余人次。2023年3月,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被列入《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名录(第一批)》。二是加强保护,提质改造。参与市中区烈士纪念馆展陈资料的编写和审读,烈士纪念馆改陈布展面积100余平方米,于2023年3月31日开馆,成为市中区又一个广大党员群众和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三是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利用普查成果,挖掘乐山县第一个中共农村组织——铁蛇坳党支部历史,助力青平镇开展集镇提升改造,建成红色文化休闲广场,成为面向群众开展党史宣传的新场所,也在乡村振兴中展示青平镇独特的红色文化。
征编研审出成果
一是着力形成专稿。成立红色遗址普查成果审核小组,严把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图片关、质量关,完善红色遗址普查成果31处,形成《全省红色遗址普查成果丛书》(乐山卷)市中区部分的文稿约2.5万字、图片93张。二是开展资政专题研究。将重点红色遗址列为资政研究课题,近期形成《乐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铁蛇坳支部的研究(1929——1934)》《三线建设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发展的研究》等资政专题。
(乐山市市中区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