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精心打造研学平台 充分发挥党史宣传教育功能
为传承和发扬三线精神和核工业精神,展现国家重要工业遗产价值,强化党史宣传教育,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优化宣教内容,提升馆内设施,打造精品研学基地,充分发挥党史宣传教育功能。2023年春季开学以来,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迎来全市大中小学生、党员干部研学热潮,截至4月30日,入馆研学人员逾10000人次。
讲红色故事,感受艰辛岁月
2023年,新配备专兼职讲解员6名,并加强礼仪、口才、馆藏知识等培训,为参观者宣讲“建设核工业强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支撑”的中国大故事;“三线建设”时期,“开发核聚变能源,造福子孙后代”的乐山小故事以及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建设历史,带领参观者感受核聚变科技工作者们在献身国家科技事业中展现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忠诚爱国和无私奉献精神。
观专题影片,展现壮丽诗篇
在博物馆党员初心室,设置专题影片《聚变》场景,展示中国受控核聚变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们,在特殊的历史年代,用忠诚、智慧、心血乃至生命,绘就的中国核聚变事业发展壮丽诗篇,引导参观者重温艰苦岁月,唤起对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心。
学科普知识,拓宽眼界视野
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受控核聚变知识板块,通俗易懂地展示“国际热核聚变计划”、实现受控核聚变的六大途径以及等离子技术在民品生产领域的应用等科普知识,开拓参观者的科技视野。
看实验装置,提振发展信心
在博物馆中央陈列了三个关于核聚变的“重量级”实物装置:我国第一个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国际热核聚变计划——ITER实验装置模型”和“环流器新二号的一个预制件”。依托实物装置,打造提升VR实验室等互动设施,展现中国解决未来人类能源问题的决心和毅力,给参观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提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乐山市市中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