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三举措加快推进党史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职责,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史志贡献。
通过“存史”保留宝贵记录
在党史书籍方面,绵阳在编撰出版《中国共产党绵阳历史第一卷(1919-1949)》《中国共产党绵阳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国共产党绵阳历史第三卷(1978-2012)》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党史文献资料深入开展党史人物的研究,先后完成了《王右木》《袁诗荛》《人民教育家张秀熟》《沙汀》《刘景素》《邹风平》《侯伯英》等党史读本的开发;结合绵阳红色文化的特点和“三线建设”的大背景,编印了《红旗漫卷——红四方面军长征在绵阳》《绵阳大三线建设印记》图册、《四川三线建设·绵阳卷》《精神风范——绵阳英烈传略》《红色典范——绵阳共产党人故事选辑(上、下)》《心愿与梦想——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绵阳纪实》等专题书籍。在地方志(史)书籍方面,绵阳在编纂出版《绵阳市志》《绵阳年鉴》的基础上,为宣传绵阳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开发了《绵阳市情》《绵阳名山》《绵阳名人》《绵阳古建》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方志丛书;为弘扬绵阳抗震救灾精神,编印出版《汶川特大地震绵阳市抗震救灾志》。
通过“资政”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
围绕“三线建设与科技城”“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等主题,形成《绵阳三线建设与科技城建设历程的考察与探析》《绵阳市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的思考与建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关于提升、完善市南山烈士陵园宣传教育功能的建议》《创新文化业态 深入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民族特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绵阳红色文化发掘保护利用对策研究》等资政建议,把历史的总结、现实的思考和理论的升华结合起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党史地方志探讨,为党委政府提供专题资料和研究报告,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通过宣传达到“育人”效果
用党史地方志的成果“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充分利用党史文献资料拍摄了《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在绵阳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绵阳历史》(10集)《初心与辉煌》《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四川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家——袁诗荛》《“两弹元勋”——邓稼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等党史宣传片。《中国影像方志》在绵阳盐亭、江油、梓潼等地拍摄的视频资料对于宣传当地经济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绵阳史志部门还积极参与江油李白文化、江油青莲诗歌小镇、北川大禹文化、盐亭嫘祖文化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