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绵阳市涪城区委党史研究室 “三个三”讲好本土特色化党史党课

  近年来,绵阳市涪城区委党史研究室针对党史党课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保障不够等长期困扰着基层党组织的实际问题,在党史党课的形式、内容、人员上下功夫,立足本土坚持“三个三”着力讲好特色化党史党课。

  在形式上下功夫,坚持上好“三种课堂”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在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穿插党史微课堂等形式,开展集中培训50余次;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阵地课堂”,采取集中培训、课件观摩、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宣讲活动、读书活动等形式,发挥革命英烈、功勋模范、先进典型、时代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微”为特点在城乡社区、校园、军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网站等阵地开展“微党课”,让党员在茶余饭间就能上党校、听党课、学党史,开展送教活动80余次,年均发布各类党史类文章和信息800余篇(条),有力推动学习活动向基层延伸。

  在内容上下功夫,坚持编好“三种教材”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认真学习《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全力组编“理论教材”;深挖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重点讲述绵阳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谭德政等事迹,开展“重温革命精神”“唱响红色涪城”“争做涪城先锋”等活动,将红色基因植根党员干部群众;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党员差异化需求,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深化“红色+研学”整合开发,差异化、领域化采编有关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城乡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分镇街打造具有涪城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9个,形成“专业教材”,切实增强党员学习效果。

  在人员上下功夫,坚持用好“三支队伍”

  用好本土“原生队伍”,坚持领导干部讲、支部书记讲、优秀党员讲、普通党员讲,让党员干部轮流上党课,在讲理论、学思想的同时,拉近干群距离,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重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作用,遴选24名政治素质高、经历丰富、群众认可度高的“五老”,开展“讲党史、讲经历、讲家事”活动,推动全区党员回顾党的历史,不忘初心;“借好”优质“讲师队伍”,适时邀请党校老师、产业能人、先进典型等开展党课活动,实现党史党课全覆盖。

  (绵阳市涪城区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