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三项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认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落实,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主要任务,聚焦《条例》中明确的“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求,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内”“外”联动,强化编研“硬支撑”

  与相关单位、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常态长效制度机制,服务和保障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是内强“职能”优服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职能职责,制定《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学习宣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工作方案》,对标对表《条例》提出的要求任务,深入推进党史地情研究、文献编辑、资料征集、史志编纂等各项工作,做好宜宾地方党史学习资料准备和师资力量储备,服务《条例》的学习阐释和宣传宣讲。二是外强协调聚合力。加强沟通交流,与市档案馆、宜宾市博物院等合作,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联合市委党校开发地方历史教学课程体系。联合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探索开发史志有声读物、音频视频节目,推进多媒体常态化宣传。

  “点”“面”结合,推动宣讲“全覆盖”

  坚持突出重点,抓点带“面”,构建全覆盖的基层宣讲大格局。一是突出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点”。联合市委党校,充分发挥主体班这个党史学习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已在市、县两级党校主体班讲授党的地方历史课30多场(次),听众多5000人。二是带动干部群众这个“多数面”。面对干部群众分众之态,坚持分类精准施策,结合史志“七进”,谋划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实现党史学习教育横到边、纵到底。截至目前,赠送党史书籍10000余册,开展党史和地情宣讲100多场(次),听众近万人。

  “上”“下”融通,赋能教育“鲜活度”

  盘活红色资源,融通线上线下,推动互学互促,持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建强“红色”阵地。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发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排头兵”作用,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权威读本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必学内容,以现场研学、辅导报告会、交流研讨等方式,推进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学”的生动局面。二是坚持科技赋能,拓展学习教育场景。打造学习平台,在宜宾史志网、宜宾史志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刊登《条例》学习宣传和解读文章,划出学习重点,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条例》原则、内容、方式方法等。开展红色资源“云展览”工程,建设“数字史志馆”和“史志影视”项目,播放《红色宜宾》《追寻红色记忆 不忘革命先烈——刘华》等红色影视频10多部,推行可视化、互动式学习,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

  (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