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内江党史部门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党史“进校园”走深走实
近年来,内江党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要求以及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部署,紧扣立德树人、育人铸魂根本任务,着力实施党史“进校园”五大工程,推进党史工作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党史“进校园”走深走实,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部门联动工程,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史部门牵头协调,教育、文化、退役军人事务局、档案、融媒体等多部门合力推进、社会广泛参与的党史进校园工作体系。聚焦时间节点、事件时点和年度重点,与档案馆、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配合,挖掘出具有独特教育意义的党史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今年,挖掘出的资中“女娃兵”先后被人民网、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报道,《13张“生死状”背后的四川资中“女娃兵”,你们在哪儿?》在四川主流新闻媒体作多点位直播,总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
实施本土党史工程,开发宣教育人新资源
积极挖掘本土党史资源,编写地方特色党史校本教材,打造内江特色党史文化。市中区开展红色儿歌进校园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东兴区将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纳入学校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隆昌市挖掘沱灌精神内涵融入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沱灌建设者的精神品质;资中县以非遗木偶戏进校园宣传地方党史,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威远县把罗世文烈士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让烈士事迹代代相传。截至目前,全市编写《我爱我的家隆昌》《美丽向义我的家》《闪闪红星耀甜城》《四维文化校本》等特色校本教材4部。
实施阵地拓展工程,打造党史育人新场景
落实史志工作“三个服务”要求,严格史实指导把关,着力提升史志服务发展能力,制定全市史志分馆、史志阅览室(图书角)学校全覆盖行动计划,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全市全覆盖。目前在内江师范学院等4所本地高校,建立史志分馆,实现全市高校史志分馆全覆盖。借力全省研学旅行2023年推进大会在内江召开契机,引导各学校把党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橱窗、广播、短视频等宣传党史,让校园成为党史文化宣窗口和桥梁。在内江一中等学校建立史志阅览室,赠书2000余册,使用超6万人次。依托范长江纪念馆等8处红色场馆开展研学实践180余次,年接待学生超2万人次。
实施党史宣讲工程,创新多元传播新方式
积极构建“专业人员引领、多方力量参与”的宣讲格局,整合10个部门资源,涵盖史志骨干、教师、团员、少先队员、军人代表、非遗传承人,组建史志文化宣讲队,细分红色资源、大千讲堂、甜文化、思政课堂宣讲分队4个,开展各类主题宣讲240余场,覆盖师生超10万人次。隆昌市“小小宣讲员”鲁顺月宣讲作品《黄文秀的家风故事》获得首届四川“史志杯”巴蜀文化朗诵大赛“少儿组一等奖”。
实施示范引领工程,推广党史进校园新做法
举办内江市2025年“史志进校园”现场会暨隆昌市“史志文化进基层进课堂”活动,宣传推广隆昌党史进校园宣传阵地建设、党史教育活动开展等成功做法,相关经验获省级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在全市学校开展主题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20余场,征集各类党史宣教作品百余篇,组织参加全省大学生有声朗读大赛获奖。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