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资阳市乐至县委党史研究室因地制宜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七进”

  2025年,资阳市乐至县委党史研究室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求,立足本地红色资源禀赋,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探索符合县域实际的“七进”工作路径,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摸清“红家底”,开放“大宝库”,让“七进”基础更坚实

  乐至有着深厚的红色积淀,革命遗址、纪念场所与红色人物事迹构成了独特的红色财富。为系统梳理这些资源,县史志部门联合相关单位开展红色资源专项再摸排,对县域内的革命旧址、英烈故居、纪念场馆等进行全面登记,同时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故事、口述历史和老物件背后的往事,形成详实的红色资源台账。在此基础上,将整理出的资料按类别汇编成便于查阅的参考素材,分发至乡镇、学校和社区,为基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本土化的内容支撑,让群众能更便捷地接触身边的红色历史。

  深挖“红资源”,编研“活教材”,让“七进” 内容更鲜活

  以本土红色资源为核心,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多元载体让党史知识更易被群众接受。组织人员对陈毅元帅事迹、本地革命斗争历史等进行系统研究,提炼出适合不同群体的学习要点;结合基层实际,编写简明易懂的红色故事提纲、党史知识问答等素材,供基层宣讲员和组织者使用;鼓励乡镇和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将红色历史与身边发展变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学习材料,让党史学习更贴近群众生活。

  绘制“红地图”,提供“打卡地”,让“七进”形式更新颖

  整合县域内的红色点位,绘制党史学习教育简易地图,标注各点位的基本情况和学习重点,方便单位和个人自主选择学习路线。结合地域分布,串联起陈毅故里、烈士陵园等场所,形成几条特色研学线路,供机关、学校和企业开展实地学习。在部分重点点位设置固定的学习提示牌,简要介绍相关历史背景,并鼓励基层在此开展小型纪念活动、故事分享会等,让实地学习更具仪式感和参与感,吸引更多人走进红色场所。

  建强“红阵地”,打造“主课堂”,让“七进”空间更宽广

  加强对现有红色教育阵地的规范管理,完善基本服务功能,确保各纪念场馆和学习场所能正常开展活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基层阵地,设立专门的党史学习角,摆放红色书籍和学习资料,供群众随时翻阅;结合农村和社区特点,推动“流动党史学习点”建设,通过定期送学上门、集中学习等方式,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参与学习;鼓励学校利用校园宣传栏、文化墙等载体,营造红色教育氛围,使党史学习融入日常。

  握紧“红话筒”,宣讲“好故事”,让“七进”活动更精彩

  组建由史志干部、党校教师、老党员等组成的宣讲队伍,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的宣讲内容,走进机关、学校、企业、乡村等开展“分众化”宣讲。在校园里,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本土英雄故事,激发爱国热情;在农村,结合乡村发展变化宣讲党史,让群众感受时代进步;利用重要节庆日,组织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党史知识竞答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同时,借助乡镇广播站、村社微信群等现有平台,定期推送红色故事和党史知识,让宣讲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资阳市乐至县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