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全省“党史进校园”工作交流】绵阳市涪城区委党史研究室:“三维发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校园“活”起来

“三维发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校园“活”起来

·绵阳市涪城区委党史研究室


  近年来,绵阳市涪城区委党史研究室立足“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职责,充分发挥党史专业优势,联合区教体局围绕“师资、课程、活动”三维发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实现“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生生有收获”,全区中小学全面覆盖、师生广泛参与,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显著增强。

  聚焦“谁来教”,建强“红色园丁”队伍

  主动作为,牵头制定《涪城区校园党史教育师资建设方案》,明确党史部门在师资培训、课程指导、资源供给等方面的职责定位,建强校园党史教育“主力军”,以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为核心,强化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双提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近三年组织党史专题学习、英模事迹学习等500余场次;组织教师赴谭德政纪念园、跃进路三线记忆馆、王右木纪念馆等区内外红色阵地,开展沉浸式研学200余场,累计培训教师2万余人次,实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参与党史研学路线设计、讲解词撰写、现场教学策划指导工作,确保研学内容权威、生动、有深度。协调区教体局每年单列专项经费为各校配齐《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党史书籍和党报党刊3.3万余册(份),提升广大教师党史情怀和理论素养。

  聚焦“怎么教”,坚持“多元课程”发力

  坚持“内容为王、专业支撑”的原则,主动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进校园”向“融课堂”深化。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将党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历史课、班会课,实验小学、警钟街小学优质思政精品课获省级奖项。打造“同上一堂思政课”品牌,建成思政数字资源库,上传精品微课100余节,对精品课进行审核把关,确保课程政治方向正确、史料准确权威。绵阳四中、绵阳职业技术学校结合共青团活动开展专题学习教育成效显著;创新实施“德慧课堂”项目,年均开展“四史”专题学习110场以上;联合相关部门在六年级、七年级系统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频共振。同时,区委党史研究室牵头编制《涪城区红色研学指南》,拓展“课堂+场馆+活动”多元场景,依托区内18处红色阵地打造“1小时红色研学圈”,全区学校年均开展“重走长征路”等实践活动300余批次;联合区教体局、团区委等部门,结合清明、国庆、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童心向党”“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活动400余场,参与师生20余万人次。联动市电视台、灵通社区开展“涪娃讲故事”活动,以童声讲述红色故事,真正做到“孩子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

  聚焦“如何教”,用好“红色涪城”富矿

  发挥专业优势,以挖掘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为抓手,深挖地方党史资源。编印史实准确、内容生动、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革命英烈谭德政》《跃进路“三线”记忆口述史》等本土读本,并向中小学校赠阅5000余册;赠阅《中国共产党涪城历史》等党史专著1000余本;组织区内三线建设亲历者走进校园讲述奋斗历程,让红色历史可知可感。 协同区委宣传部、区教体局、区关工委等部门持续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年均配备《红岩》《可爱的中国》《党史札记》等红色读物2.5万余册,通过“书香墨韵”名师领读、亲子共读、红色故事我来讲等方式,把本土党史变成“看得见的教材、读得懂的故事”,让红色基因深植青少年心田,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涪城党史力量。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