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全省“党史进校园”工作交流】西南石油大学:构建党史育人体系 推动学校事业蓬勃发展
构建党史育人体系 推动学校事业蓬勃发展
·西南石油大学
近年来,西南石油大学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重大政治任务,以承办四川省“青年学党史•奋进新征程”大学生有声阅读党史作品展播活动为契机,推动党史与校史、思政课教育有机融合,构建全覆盖、多维度、深融合的党史育人体系,引导广大师生在学史明理中坚定信念、在学史增信中筑牢信仰、在学史崇德中涵养品格、在学史力行中勇担使命。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下,学校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最美大学生”、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师生。广大石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治蜀兴川的宏伟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健全长效机制
学校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学院落实”三级联动机制,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制度先行,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纳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的十条措施》等制度文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学习教育不松劲、不断线、不走样。将学教成效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全员课堂”筑牢思想根基、“立体讲台”激活红色基因、“思政课堂”夯实育人阵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践行见效。
打造“全员课堂”
坚持分类施策、全员覆盖,构建干部领学、个人自学、全员共学、研讨促学的“四学”模式,搭建“专家辅导+实地访学+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学习课堂,推动党史学习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师生”延伸拓展。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将党史学习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必修内容,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夯实思想根基。用好红色资源,做实党史党性现场教学。年均组织200余名党员干部、党外人士和师生代表赴井冈山、中国两弹城、四川石油会战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在革命圣地和行业一线锤炼党性、砥砺品格。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强用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石大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其中,《温故知新》特色栏目自2024年9月至今,累计推出时政测验答题38期,参与答题达33430人次,有力推动了党员干部党史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构建“立体讲台”
坚持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持续开展“党史学习加油站”“有书声”青年读党史等品牌活动,打造理论宣讲、主题讲演、知识竞赛、经典诵读等“讲赛践炼”一体化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联动、讲赛践炼结合的生动局面。《“中国的丹娘”江竹筠》《他的名字曾是最高机密——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等8部学生党史阅读作品在全省比赛获得特等奖等;建立“1+N”宣讲模式,组建梦溪党建宣讲团,深入课堂、实验室、学生社区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宣讲。邀请抗美援朝老兵李化武同志、全国“最美大学生”刘宸等先进典型作专题报告,用真实故事传递信仰力量,用亲身经历诠释初心使命。结合学校能源特色,创新开展“百名石大青年点亮百处红色地标”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奔赴革命圣地、油田一线,重走长征路、同讲能源思政课,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实践中传承精神。科技赋能,让党史“活”起来。师生争做党史的聆听者、讲述者、传播者,原创AIGC微视频《传承》、《青寻四史》MV等网络文化作品,全网浏览量超150万,引发热烈反响。高质量建设智慧党建中心,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沉浸式、互动式党史学习体验,年均开展活动百余场,服务师生1万余人次。与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天府家风馆等红色场馆,以及主流媒体深度合作,共建党建联建示范点,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