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主动求变 创新放大党史宣教“破圈”效应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顺应新时代媒体传播新变化新趋势,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在网站和公众号改版升级、短视频策划制作、构建传播矩阵等方面积极探索,主动迭代求变,不断提升党史宣传教育传播力和影响力。
重构平台载体,满足党史受众真需求
从形式到内容对“成都党史”网站和公众号进行改版升级,打造亲民便民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一是聚焦党史宣教应用场景。通过开设“党史人物”“红色遗址”“理论研究”等基本栏目,对成都系列红色人物事迹、全市447处红色遗址开展系统梳理和分期推送,对中央、省市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及时登载传播,为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大中小学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提供有权威、有温度、体系化的党史内容供给。二是敏锐洞察受众需求。适应信息获取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新变化,更加凸现“党史视频”“党史音频”等栏目的分量比重,推出“红色岁月 党史印记”系列短视频和“成都党史一百年”系列音频,生动还原先辈奋斗场景,唤醒尘封红色记忆,让党史光彩夺目、“声”入人心。三是建立优质内容供给工作机制。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组建网站和公众号工作专班,建立周例会、月调度的重点选题策划机制,从制度上确保投放内容的吸引力、含金量,大力提升点击率和传播度。
聚力重点突破,提升党史宣传破圈力
为顺应传播格局新变革和媒体融合新趋势,以党史短视频作为突破口。一是加强系统策划。紧紧围绕党史重大节点、高光时刻、热点事件、重要人物、主题教育等开展精准选题,确保内容为王。陆续上线推出《播火者王右木》《孤胆英雄胡修道》《感谢四川人民》等优质短视频作品。二是用好传播技巧。通过以小见大、严控时长、细节刻画和网言网语等手段,让大家对《张露萍:从敌人“心脏”发出红色电波》等党史短视频喜闻乐见,做到有观点、有亮点、有泪点。三是整合各界资源。发动各单位联合制作短视频。指导联合各区(市)县创作推出《黎明前“十二桥惨案”》《红军在成都》等短视频。协同市退役军人局、地志办、档案馆、文联等部门推出短视频《成都解放》《抗日将领王铭章》等。通过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再现历史时空,构建共情场域,用艺术讲党史,用历史“活剧”感染人、鼓舞人、凝聚人。
坚持联动赋能,打造党史传播新矩阵
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理念,党史宣教从“一家独奏”走向“集体合唱”,助力红色文化传播实现“破圈”刷屏。一是坚持共建共享。与市广播电视台、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红星新闻网、各区(市)县等相关单位共享宣教成果、共用宣教平台、共建宣教矩阵。二是坚持多元传播。有机结合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屏”“网”相通的多渠道党史传播,推出的短视频在CCTV-7、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在川观新闻、神鸟知讯、看度等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同步推送。三是坚持走进百姓。《新中国第一条铁路》《一支特殊的演出队》等系列短视频被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百年辉煌”、“学习强国”及“你好成都”等公众号、视频号新媒体平台陆续转载。据不完全统计,短视频播放量达1000余万次,观众纷纷转发跟评,推动党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