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依法、真实、全面、连续做好党史资料征编工作——《中国共产党四川执政实录》编纂工作综述

  党史资料征编是做好党史研究、党史基本著作编写、党史宣传教育的基础工作。近年来,省委党史研究室先后组织编辑《四川脱贫攻坚亲历者口述实录》《中国共产党四川执政实录》系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录(2020—2024)》等一批党史资料征编的精品力作。


  《执政实录》系列编纂的工作历程

  编纂《执政实录》是一项为地方党委执政存史述史的基础性工作,是各地方党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年度记录,是一部记录地方党委工作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集。省委党史研究室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要求,从2014年开始启动《中国共产党四川执政实录》(以下简称《执政实录》)的编写工作,坚持每年编纂上年度《执政实录》。2019年11月,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召开的首届全国地方党委“执政纪事”编纂工作座谈会上,四川经验获得中央领导和兄弟省(区、市)同仁的肯定与好评。2025年3月,室主任荣凌同志在全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引用班固评价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强调要高质量完成2024年度编纂工作,忠实记录新时代党领导治蜀兴川的生动实践。


  作为新时代党委工作的“全景镜像”,《执政实录》的编撰工作始终围绕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上下推进治蜀兴川伟大实践的现实需要,通过科学编纂、体系存史,既忠实记录了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推进改革发展的生动历程,更深度提炼治蜀兴川实践蕴含的执政智慧,成为彰显党的领导优势、展现四川发展成就、传承巴蜀红色基因的重要史册。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10卷1500多万字的编纂印送。

  《执政实录》系列编纂折射党史资料征编工作的成效

  10卷《执政实录》在夯实存史根基、彰显资政价值、优化工作格局、激发基层活力等方面成效显著,有效发挥了党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以党史资料征集为契机,夯实存史根基。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实践,系统记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执政经略、成就与经验,成为党务公开、信息交流、史料积累的核心载体,为未来党史基本著作(尤其第四卷)编写奠定坚实基础。以党史资料征集为抓手,彰显资政价值。以地方党委中心工作为主线,权威、科学、连续、及时地整理上年度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的执政实践资料,为各级党委把握省情市情区情、研判发展态势、提升决策质量效能提供重要参考,获得各级党委普遍重视。以党史资料征集为纽带,优化工作格局。作为构建“大党史”格局的关键机制,《执政实录》全面反映地方党委及其部门(含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党委)工作,获得广泛支持。其在稿件征集(数量、质量、时效)上的优势,有效搭建了党史部门与党委其他部门沟通的平台,成为“大党史”格局的成功样本。以党史资料征集为依托,激发基层活力。在省级示范带动下,多数市(州)将《执政实录》编纂打造为上下联动、横向交流的有效平台,有力争取到本级党委关注,推动解决了部分基层党史部门在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执政实录》系列编纂对做好党史资料征编工作的启示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做到依法征集

  “依法开展党史征集和记录工作”是我们工作的“尚方宝剑”。这要求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及中央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在资料征集环节,要明确征集范围、权限和程序,依法依规接收、保管和利用档案文献,确保来源合法、手续完备。在编写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保密规定,对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内容要严格把关,依法进行技术处理或控制使用范围。坚持依法编纂,不仅保障了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更是对历史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根本体现,为党史资料的长期存续和价值发挥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二)坚持“党史姓党”政治本色,做到真实征集

  “真实公正记录好党的历史”是党史工作的灵魂与“良心”。编写《执政实录》,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恪守“存真求实”,要像古代良史那样,“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对党领导人民在治蜀兴川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要浓墨重彩、实事求是地记载;对探索中经历的曲折、工作中的不足乃至教训,要以客观、理性、负责的态度,在适当的范围和框架内予以反映。坚决杜绝主观臆断、文过饰非、选择性记录甚至歪曲篡改历史。确保入“实录”的每一个事件、每一项决策、每一组数据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和人民的检验。唯有真实,方有力量;唯有公正,方能服人。

  (三)坚持全方位记录党的历史,做到全面征集

  “全面完整记录党的历史”要求突破传统记录模式的局限,全景式展现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这不仅仅是记录党委会议、重要文件和主要负责同志的活动,更要深刻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政治建设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系统记录党在四川完善领导体制、强化政治引领的顶层设计与创新实践;经济建设着重记录四川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全面梳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文化建设全面记录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规划与实施,深入展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行动;社会建设详细记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记录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战略部署与实践;党的建设系统记录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

  (四)坚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韧劲,做到连续征集

  “连续不断记录好党的历史”是积累信史、服务长远的必然要求。只要有党的活动,就要记录好,不能中断,确保记录与时代同步,避免历史细节的散失。要克服人员变动、经费波动等困难,将编纂工作纳入党史部门的核心业务和年度计划,配备稳定力量,提供必要保障。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化、结构化的资料库和编纂平台,确保历史资料的长期保存、便捷检索和高效利用。只有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记录,才能形成系统、连贯、厚重的执政历史长卷,为后人研究、借鉴提供完整的、不间断的原始依据,使党的奋斗历程和精神谱系得以永续传承。

  “依法、真实、全面、连续”做好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工作,编纂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信史”“良史”,发挥好“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职能作用,为党史基本著作编写、党史资政研究和宣传奠定坚实的基础。

  (执笔人:卢瑾  瞿伟)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