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绵阳:扎实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 全面提升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水平
近年来,绵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全面提升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水平。
完善制度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不断健全完善机制,构建红色资源大保护格局,推动红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取得新成效。根据《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构建由宣传、文旅、党史和退役军人组成的协商机制,分类实施省、市级红色资源保护,建立市级层面红色资源保护,将14处红色资源纳入省级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126处红色资源纳入市级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
注重价值挖掘,厚植文化自信
将红色资源保护作为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充分挖掘蕴含其中多重价值,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嵌入生活、融入日常。结合《四川省红色资源普查和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对全市红色资源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共普查红色资源点位688处,拍摄图片 2752幅,翻阅相关档案800余卷。对盐亭袁诗荛故居、平武灯笼桥石刻标语、江油青林口红军墨写标语、游仙飞龙山红军战壕等红色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挖掘收集红军歌谣、抗战家书和图片视频等史料,让濒危红色资源重焕生机。
探索活化利用,引领创新发展
结合做好融入文章,推动红色资源活态传承,不断丰富保护内涵。游仙区、江油市以保护、利用并重为导向,争取红色场馆项目资金,提升改造飞龙山红军纪念馆、江油红军文物陈列馆,红色场馆保护利用现状得到改善。涪城区、绵投集团共同打造“跃进路三线记忆街区”,活化利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同时将北川羌绣、江油雾山石刻、三台剪纸等非遗技艺与红色故事结合,开展“绣党旗”“刻红星”“剪红韵”等非遗实践活动,详细记录传承人的技艺、经验和故事,存凭留史。
借力科技赋能,提升活化水平
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推动数字化赋能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梓潼两弹城航天科技馆让体验者身穿航天服,以航天员的身份开启“探秘太空”之旅,并通过其他实景互动、动感轨道车探险、震撼人心的全息投影展示、烧脑刺激的密室逃脱挑战,以及令人身临其境的5D穹幕影院观影,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宇宙世界,感受宇宙的深邃与神秘。王右木纪念园利用数字讲解员等新载体,收录红色文物影像资料、书信和实物,实现“云端学英模、指尖阅经典”。市委党史研究室建设“绵阳红色文化数字馆”,归集电子书、影像资料等数字资源向社会开放。
(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