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资阳市乐至县委党史研究室三项举措推动党史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资阳市乐至县委党史研究室立足县域红色资源禀赋,创新工作机制、深挖史料价值、拓展宣教阵地,推动党史研究、史料征集、党史宣讲等工作走深走实,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筑牢史料根基,让“沉睡档案”成为“活教材”

  坚持“抢救性挖掘”与“系统性整理”并重,建立“三访三征”工作机制(走访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征实物、征影像、征口述史料),组建由党史专家、退休干部、乡贤组成的史料征集专班,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地毯式”普查,分类整理革命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珍贵史料。

  深耕研究阐释,以“专业视角”服务“发展大局”

  聚焦“党史+资政”融合发展,组建“红色智囊团”,围绕县域红色文旅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等课题开展专题调研10次,形成《新时代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研究》《破解锂电企业招工难题护航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资政报告4篇。实施“党史精品工程”,联合高校专家、基层党史工作者开展“全链条”研究,建立“季度研讨+年度评审”学术机制,定期召开党史专题研讨会,邀请老党员、史学专家参与史料考证、成果评议,确保研究成果政治性、准确性双过硬。

  拓展宣教矩阵,让“红色声音”传遍“基层末梢”

  打造“立体化”宣讲格局,遴选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的党史专家、退休干部、青年党员组成红色文化宣讲团,开发《乐至县早期党组织诞生》《陈毅元帅的清廉家风》等特色课程,建立“菜单式”点单服务机制,近年来,深入学校、企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讲50余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联动教育部门开展“党史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开设“党史微课堂”,组织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培训,培育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播者100名,推动党史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泛大众”延伸。

  县委党史研究室构建起“挖掘—研究—传播—应用”全链条工作体系,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党史+”融合模式,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精神动力。

  (资阳市乐至县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