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全力推进抗战史料征集研究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切实履行党史部门“存史、资政、育人”光荣使命,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组织专项工作组奔赴内江市各县(市、区),历时三个月集中开展抗战历史资料抢救性征集与深度调研工作,挖掘、整理、聚焦内江人民抗日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英勇事迹,相关征集研究宣传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系统挖掘抢救,夯实存史根基

  全面开展原始史料征集。对抗战时期内江所辖八县进行了全覆盖资料征集,联合市、县两级党史、档案部门,成功发掘出多份极具价值的原始档案,如保存完好的“资中十一女壮士”投笔从戎家长字据、饱含家国情怀的资中籍战士抗战家书、记录内江糖业酒精产业为抗战提供战略能源支撑的关键史料等30余份。最大限度地网罗散佚史料,有效填补了地方抗战史研究的空白,初步构建起内江抗战历史的基础史料库。

  全力丰富内江抗战图景。积极开展“活历史”抢救工作,系统整理并记录了8位内江抗战老兵及亲历者的珍贵口述史料与英勇事迹。启动“全国范围探寻‘资中十一女壮士’后人及事迹”专项活动,全面挖掘和展示这一感人至深的英雄群体故事。工作组根据线索,专程赴罗泉寻访参战女学生李兴惠的后人,抢救性记录更多鲜为人知的细节,留存血肉丰满的抗战记忆。  

  全域摸清抗战遗迹家底。实地深入踏勘了东兴区金觉宫(冯玉祥将军发起国民献金救国运动的重要场所)、原资中酒精厂(战时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威远静宁寺(国立东北中学、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南迁庇护所)、隆昌四川立达学园旧址(上海立达学园内迁坚持教育救国的见证地)等10余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抗战遗迹,精确掌握了这些承载着内江抗战印记的场所现状,为保护利用奠定基础。

  深化研究阐释,提升资政水平

  开展内江抗战贡献研究,填补研究空白。系统梳理整合省军管区档案、《内江地区志》、各县县志统计数据及县档案资料,对内江在人力动员(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财力物力贡献(捐款捐物、战略物资生产如酒精)以及战争造成的重大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等方面数据进行了严谨的重新统计与核实。该研究有效弥补了历史数据空白,首次以量化形式清晰呈现了内江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不可磨灭贡献。

  开展内江抗战精神研究,弘扬民族气节。在全市范围内成功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联动市委党校、市档案馆、市内高校、市图书馆及协会、各县(市、区)委党史地方志部门共同参与研究。活动征集主题论文30余篇,深入探讨和生动再现了内江儿女在国难当头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屈、共御外侮的伟大民族气节与抗战精神,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对抗战时期内江精神谱系的认识。

  开展内江抗战人物研究,讲好内江故事。重点围绕内江涌现出的典型抗战人物和英雄群体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涵盖内江人民的热血奋战、内江孩子剧团、抗战中的内江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内江文化名人的抗战斗争、抗战时期的内江工人斗争、罗世文烈士的红色手稿、冯玉祥将军与国民献金救国运动等主题的研究文章20篇。收集整理形成约3万字的《抗战中的内江人物故事资料汇编》,为讲好内江抗战故事提供了丰富素材。

  创新宣传载体,强化育人实效

  借力央媒矩阵传播,扩大社会影响。将人民网四川频道作为内江抗战宣传首发平台,系统提供内江抗战档案文献、音像图片等资料。策划推出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忠孝双全的爱国家书》《蔗糖淬火 一座城的抗战工业传奇》等一批重点文章,在人民网首发后,迅速被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等1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广泛转载,形成1+N的内江抗战主题宣传矩阵,累计点击转发流量突破2000万人次,极大提升了内江抗战历史的全国知晓度和影响力。

  做优主题宣讲展陈,活化本土资源。组建“内江史志宣讲队”,深入机关、社区、学校开展抗战主题党课宣讲20余场次。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在隆昌成功举办内江市“史志进校园”现场会,生动讲述内江抗战英烈故事,组织参观史志文化展区,推动本土红色文化研究与史志“七进”工作深度融合,更好地诠释“以史为鉴、薪火相传”的深刻内涵。联合市芭蕉井展览馆精心策划举办“丹青铸史:张善子美术研究成果暨文献展”,展出展板62张、珍贵图片文献约100幅,首次公开展示内江籍艺术大师张善子赴欧美开展文化抗战的珍贵史料及其多件“虎痴”主题代表作,生动诠释了内江文化名人的艺术成就与炽热爱国情怀。

  编纂转化研究成果,赋能红色教育。加紧编纂《铭记抗战历史——内江抗战专题资料汇编》,系统整合本次征集的文献、档案、口述史料及优质征文,使之成为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育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地方党史读本。联合市委党校,及时将征集的鲜活故事、实物史料、口述记录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了系列具有内江本土特色的抗战专题红色课程。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