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积极探索史志宣教工作新路径
今年以来,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积极探索以分层为基础、以技术为引擎、以本土化为灵魂的史志宣教工作新路径,着力将史志宣教工作从传统的、单向的、静态的“资料库”,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互动的、充满活力的“文化体验中心”,不断提升史志宣教工作吸引力、渗透力和实效性。
立足“分层” 精准定位因人施教
面向青少年学生群体,引导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图文并茂的地方文化读本,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漫画等融入思政课程,做到趣味化、故事化、体验化。面向普通公众,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推送与本地区相关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大成就,唤醒公众记忆,激发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面对外来游客,将内江史志宣教融入文化旅游,成为展示地方独特魅力的“活名片”,带给游客窗口化、名片化体验。面向研究人员与专业人士,举办“甜文化”等学术论坛,搭建交流平台,汇聚学界智慧。面对史志爱好者,提供史志查阅、疑难解答等个性化服务。
借力“技术” 创新形态拓宽边界
全面开展志书、年鉴、家谱、口述史等数字化工作,推进内江史志数据库建设,提供高级检索、数据分析等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服务,让史志文化从“故纸堆”走向“云终端”。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史志短视频等,吸引年轻受众。今年以来,全市制作史志短视频6部。
深挖“本土化” 凝聚认同彰显特色
聚焦内江本土史志资源,开发以甜文化、大千文化为代表的内江本土历史文化,将其打造成内江文化IP。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推出《蔗糖淬火 一座城的抗战工业传奇》《内江抗战将士:甘洒热血铸丰碑》《寻人!81年魂牵梦萦四川资中呼唤13位“女娃兵”学姐回家》等本土抗战题材宣教作品,获得央媒、省市级媒体采访录播、刊用转载。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