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资阳市雁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将史志学习教育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
自2025年资阳市启动党史“进校园”宣讲工作以来,雁江区委党史研究室严格贯彻落实通知要求,以《我们的资阳》《资阳红色英烈》思政读本为核心载体,将史志学习教育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
锚定核心任务,筑牢史志育人基础
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通知中“五史”与地方史志宣讲重点,将《我们的资阳》内容转化为育人鲜活素材。一方面建强宣讲队伍,整合本市“五老”宣讲团(如郭云放、陈文金等专家)与学校思政教师力量,组建区级示范宣讲团,顺利完成在4所学校的首轮宣讲。另一方面细化内容设计,围绕资阳地理沿革、红色英烈、发展巨变三大板块,结合《资阳红色英烈》读本,打造“1堂专题课+1次互动问答+1场故事分享”的标准化宣讲流程,确保史志知识入脑入心。
创新方式载体,提升宣讲传播效能
严格落实通知“创新宣讲形式”要求,突破传统宣讲模式局限,推动《我们的资阳》内容传播提质增效。在线下,采用“接地气、冒热气”的表达,如外国语实验学校林立红老师以“资阳老街道变迁”为例,结合详实数据与老照片,生动解读家乡发展;在分众化宣讲中,针对小学生开展“红色故事绘画”互动,针对中学生组织“我为资阳献一策”讨论,增强参与感。在线上,依托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我们的资阳》微课堂”系列短视频,剪辑宣讲精彩片段。营造“线上+线下”联动学习氛围,提升宣讲内容“消化率”。
强化责任闭环,保障工作常态长效
严格按照通知“加强组织领导”要求,联合区教体局构建三级责任体系,将史志宣讲纳入学校思政教育考核。督促各学校履行主体责任,如雁江七小将宣讲内容融入每周思政课,建立“教师备课—学生反馈—内容优化”的动态机制;同时,注重舆论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及时报道宣讲动态,推送师生学习心得20余篇,形成工作闭环,为史志“进校园”工作持续深化提供坚实保障。
(资阳市雁江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