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史文献网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正文

雅安市雨城区委党史研究室:扎实推进党史“进校园” 筑牢青少年红色根基

  为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走深走实,雅安市雨城区委党史研究室精心组织、系统谋划,联合区教育局、区团委等多部门协同发力,通过建机制、强队伍、创形式、拓载体、优资源等举措,扎实推进党史“进校园”工作取得实效。

  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

  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史志“七进”活动的通知》,明确区教育局作为党史进校园工作牵头单位,细化责任分工与工作重点。通过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等方式,形成党史研究室指导、教育部门主抓、各级学校积极响应的协同工作格局,确保“党史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推进。

  建强宣讲队伍,丰富宣讲形式

  联合区团委组建57人的雨城区“青衣江”青年红色宣讲志愿服务团与红色少年宣讲志愿服务团,坚持“小切口讲好大故事”,依托国旗下讲话、主题团队日等校园场景开展常态化宣讲,并延伸至社区、乡村开展流动宣讲。常态化开展青衣江红色故事汇及“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歌曲我来唱”“红色剧目我来演”等主题活动60余场,创排的《红》《苍坪山下的红色电波》等剧目在省、市平台获奖。

  打造特色课程,深化教育内涵

  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党史+课程”“党史+艺术”“党史+活动”等模式,将“四史”学习、雅安地方党史等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开发涵盖“学科融合教育”“家庭体验式教育”等10余个校本课程,打造知识竞赛、非遗工作坊等20余项品牌活动,吸引1万余名学生参与。创新开展“家风中的红色故事”等亲子活动,设立特色奖项,将史志文化转化为动态实践课堂,增强教育感染力。

  拓展实践载体,促进知行合一

  创新建立“课程+史志场馆+学校”合作机制,整合博物馆、文化馆等资源,开设红色文化研读、革命遗址探寻等5门实践课程,构建“场馆供给资源、学校转化落地、家庭反馈优化”的育人模式。组建红色研学、宣讲类社团20余个,开展“重走红色足迹”等实践活动60余次,参与师生达4.3万余人次,实现了“行走的课堂”与教育实践的深度结合。

  优化资源供给,营造浓厚氛围

  赠送《烽火岁月的记忆——雨城抗美援朝老战士口述史》《苍坪山下的红色电波》等书籍600余册,支持学校建设“红色图书角”。深度挖掘本地红色历史,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区老促会等部门,拍摄制作《红色电波照童心——苍坪山下新队员的启航》《红领巾学党史:解放军进驻雅安城》等系列党史短视频,在中小学播放超百场,以图文影音等多种形式丰富学习资源,拓宽教育载体。

  (雅安市雨城区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四川党史文献网